- 3 M ~ 2 y/o ( 通常在兩歲前 )
男女比率 4:1
造成 3M ~ 6 y/o 小孩腸阻塞最常見的原因之一
病理機轉
1. 一般認為和病毒感染相關 (adenovirus)
造成 peyer's patches 腫大淋巴組織增生, 形成 leading point
2. 其他結構上的異常
Meckel 憩室, intestinal polyp, neurofibroma, hemangioma 或惡性腫瘤(如lymphoma)也可能造成
仍有 75 % 為 idiopathic
3. 腸套疊形成時, 會讓該處腸繫膜受壓引起水腫
使靜脈和淋巴回流受阻而充血, 進而可能出血形成帶血和黏液的糞便
更嚴重造成血管壓迫引起缺血性腸壞死或破裂
套疊在一起的腸子常常造成的阻塞, 也會引起腹痛和嘔吐
4. 腸套疊又以 ileocolic 的形式最常見
其次是 cecocolic
臨床症狀
- Intermitten 絞痛嘔吐,
- 含血和黏液的糞便 Jelly stool
理學檢查
在腹部中間或是右上腹可能摸到 sausage-shaped mass
肛門指診或是尿布上也可能發現血性黏便(currant jelly stool)
診斷 : 從病史詢問加上理學檢查, 並由腹部超音波和鋇劑攝影確定診斷
鑑別診斷
腸套疊主要症狀有嘔吐, 血便, 腹痛
主要的鑑別診斷有兩個:
1. 急性腸胃炎 acute gastroenteritis
2. 過敏性紫斑 Henoch–Schönlein purpura
急性腸胃炎在超音波下通常是正常的
在症狀上會先由腹瀉開始, 而不是馬上出現血便
過敏性紫斑可以在患者的身上發現許多 purpura
血便的原因通常是消化道出血, 一般可以用內視鏡再做確定
影像診斷 Echo : target, dougnut, pseudokidney sign
Target sign : 外層的同心圓是腸套疊的鞘(intussuscipiens)
而內層同心圓是腸套疊的套入部(intussusceptum)
因為掃描切入的角度不同, 會有不同的徵象
下圖為掃描角度斜切時的假的腎臟像(pseudokidney sign)
LGI or N/S Enema
內科治療
在病人沒有出現休克或是腸穿孔等比較嚴重的情況下
要馬上用鋇劑空氣或水來 reduction
灌腸最好時機, 在最初症狀出現後24 小時, 不但可做診斷也同時做治療
- 支持性的治療如靜脈輸液, 放置鼻胃管, 必要時也須給予抗生素或鎮靜藥物
- 一旦病人已經出現休克的徵象或是腸穿孔等就不應做reduction, 而應尋求外科
http://www2.cmu.edu.tw/~cmcmd/ctanatomy/clinical/Intussusception.html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