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  1. 洗手
  2. 一般手套
  3. 移除原本的紗布 ( 記得原本怎麼貼的 )
     
  4. 備物 : 換藥包 ( 彎盆 鑷子 洞巾 )
              NS 倒進彎盆, 有小杯就倒碘酒 不然開碘酒蓋子, 丟棉枝
              4*4 紗布 無菌手套
              3M + pad

     
  5. 先沾 NS 清一次, 之後三消
  6. 洞巾
  7. Wet dressing
  8. 拿掉洞巾
  9. 3M + pad
  10. 洗手

 

* 測量傷口 : 

  1. 長 X 寬 X 深度 cm
  2. 時鐘方位記錄(clock method): 利用時鐘的12時間數字來做定位
  3. 隧道型傷口深度: 棉枝頂端(NS沾濕)探入傷口最深處進行測量,止點則是皮膚表面
     

* 傷口顏色 :

  1. 紅色:有明確的邊界並且有肉芽組織增生及表皮生長乾淨肉芽組織,表示傷口處於增生、癒合中。
     
  2. 黃色:一直分泌液體,甚至是化膿有著壞死組織並且呈現液體或半液體狀,
              傷口床為象牙色到淡黃色,表示傷口處於感染,應予清潔。

     
  3. 黑色:傷口覆蓋著焦痂及厚厚的一層壞死組織,傷口血流供應受阻,應予清創。



          

傷口基本評估與處置(換藥wet dressing)

項目

完全做到

部分做到

沒有做到

1. 自我介紹

(職稱實習醫學生+全名ooo)

 

 

 

2. 確認病人身分

   (姓名+出生年月日和病患手圈資料一致)

 

 

 

3. 解釋目的及步驟

(因為需要清除影響傷口癒合的各種物質像是膿、分泌物、死肉等,減少傷口感染的機會並且幫助傷口癒合)

 

 

 

4.接觸病患前洗手

(內外夾攻大立腕+乾洗手約20-30)

 

 

 

5. 圍上床簾

   (提供病患隱蔽的環境)

 

 

 

6.戴清潔手套

 

 

 

7.確認病患傷口位置

 

 

 

8.移除蓋覆紗布以及傷口內紗布

 

 

 

9.脫去清潔手套

 

 

 

10.備物 (無菌手套+無菌彎盆+鑷子+4x4紗布+大棉棒+優碘+生理食鹽水+3M紙膠+洞巾)

 

 

 

11.正確穿帶無菌手套

 

 

 

12使用棉棒&優碘三消皮膚(由傷口邊緣往外同心圓消毒)

 

 

 

13使用棉棒&生理食鹽水清潔傷口內側

 

 

 

14舖上洞巾

 

 

 

15將乾紗布展開, 並適當的濕潤紗布

 

 

 

16smooth forceps夾著溼紗布先將深處填塞紗布

 

 

 

17傷口上使用適量濕紗布 (微超過傷口高度)

 

 

 

18用乾紗布完全覆蓋住傷口並3M貼牢

 

 

 

19.脫去無菌手套

 

 

 

20.接觸病患後洗手

   (內外夾攻大立腕+乾洗手約20-30)

 

 

 

21.衛教

 a.換藥方式(時間?+消毒),注意事項傷口不要碰水

 b.回診時機/回報狀況時機(紅腫熱痛臭髒分泌物)

 

 

 

22.處置過程中維持無菌原則

 

 

 

23.處置過程中維持關懷及同理心

 

 

 

24.垃圾分類(感染、一般)

 

 

 


         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eanguy12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